级配碎(砾)石:应达到密实稳定。为防止冻胀和湿软,应控制小于0.5mm颗粒的含量和塑性指数。在中湿和潮湿路段,用作沥青路面的基层时,应掺石灰。符合标准级配要求的天然砂砾可用作基层。不符合标准级配要求时,只宜用作底基层或垫层,并应按路基干湿类型适当控制小于0.5mm的颗粒含量。为便于碾压,砾石最大粒径宜采用60mm.
22)垫层的作用
垫层是介于基层和土基之间的层位,其作用为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冻胀能力,扩散由基层传来的荷载应力,以减小土基所产生的变形。
23)垫层材料性能要求
垫层材料的强度要求不一定高,但其水稳定性必须要好。
24)路面设垫层的条件
路基经常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的路段,以及在季节性冰冻地区产生冰冻危害的路段应设垫层。
25)垫层材料分类
垫层材料有粒料和无机结合料稳定土两类。
26)粒料种类和技术条件
粒料包括天然砂砾、粗砂、炉渣等。采用粗砂或天然砂砾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应小于5%;采用炉渣时,小于2mm的颗粒含量宜小于20%.
27)垫层一般厚度
垫层厚度可按当地经验确定,一般宜大于或等于150mm.
28)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的基本原则
1.面层、基层的结构类型及厚度应与交通量相适应。交通量大、轴载重时,应采用高等级面层与强度较高的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基层。
2.层间结合必须紧密稳定,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应力传递的连续性。面层与基层之间应按基层类型和施工情况洒布透层沥青、粘层沥青或采用沥青封层。
3.各结构层的材料回弹模量应自上而下递减,基层材料与面层材料的回弹模量比应大于或等于0.3;土基回弹模量与基层(或底基层)的回弹模量比宜为0.08~0.4.
4.层数不宜过多。
5.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应适当加厚面层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减轻反射裂缝。
29)路基性能要求的主要指标
对路基性能要求的主要指标是:1.整体稳定性 2.变形量
30)路面的使用要求指标
路面的使用要求指标是:1.平整度,2.承载能力,3.温度稳定性,4.抗滑能力,5.透水性,6.噪声量。
31)实现路面高平整度的方法
依靠优质的施工机具、精细的施工工艺、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及经常性及时的维修养护,可实现路面的高平整度。
32)减缓路面平整度衰变速率应关注的重点
为减缓路面平整度的衰变速率,应重视路面结构及面层材料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从上述复习提纲中的短语与所对应的内容来看,有的短语所对应的内容已经是最小单元,如23)垫层材料性能要求 垫层材料的强度要求不一定高,但其水稳定性必须要好。有的短语所对应的内容却很丰富,如12)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常用厚度和适宜层位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常用厚度和适宜层位见表2K311011,可按使用要求结合各城市经验选用。出题老师可以在这张表中出好多题目出来,习题集中却一题也没有涉及。对于这种情况,应考人员只有以不变应万变,及早起步,做出系统复习的计划时间表,逐条认真阅读,归纳记忆要点,按记忆要点反复复习,直到记住为止。临考前几天,再按记忆要点复习2到3遍,以确保记忆准确,考试过关。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只起抛砖引玉作用。希望考生能找到更好的复习方法,帮助自己通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