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通风设计与管理应当采取的措施
1)提高新风质量。近年来,对改善人防工程环境,提高空气质量进行了大量研究,有的加大新风量,有的控制或消除室内污染,有的采取空气自净措施。笔者认为,加大新风量无疑对改善人防工程环境是有利的,但却相对的加大了空气处理设备的负荷,显然是不经济的,所以应当合理地控制新风量,一般每人每小时30—40m3左右。另外,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空气污染。如进风口与排风口的距离不宜小于10米,进排风单独设置通风竖井,避免与出入口合并设置,取风口的高度不宜小于2米,且选择在比较清洁的地方,尽量靠近绿化带。在空气过滤方面,要根据当地的空气污染指数合理的选用空气过滤器,力求高效过滤,便于维修更换。
2)严格计算工程热湿负荷和通风系统阻力。首先合理确定室内外温湿度计算参数,计算工程内的热湿负荷,包括人员散热散湿、壁面散热散湿、电气及设备散热、自然水面的散湿、新风带进的热和湿。其次,计算热湿比。其三,初选通风系统,计算系统阻力。其四,根据热湿负荷和系统阻力选用设备。其五,验算复核。作为设计人员,避免不计算,凭感觉选用通风设备。
3)重视通风系统的布置。人防工程通风系统的效果取决系统布置是否合理。对有通风空调要求的通风系统,通常采用一次回风,即: Ls=Lx LH ;
式中:Ls——设计通风量(m3/h);Lx——新风量(m3/h);LH——回风量(m3/h)
新风与回风混合后,经处理后送入室内,有时还可以考虑二次回风。在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最好不要把吊顶、地沟作为回风道,因吊顶和地沟回风会把吊顶装修材料散发出来的有害气体及地沟潮湿霉变的空气送入工作区,影响新风质量。二是系统布置时设置全新风系统,在春秋季节将不经过处理的空气直接送入工程内换气,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更为重要。
4)合理的气流组织。对大型人防工程应考虑均匀布置送回风口,一般采用上送上回,也可以采用上送下回,尽量避免侧送侧回,送回风口要选用直片式散流器,气流射角不大于40°,使气流直接达到人员活动区。
5)科学的运行管理。通风系统的运行管理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培训,熟悉系统操作原理,建立必要的操作规程,对设备运行工况要经常测试和调整,做好值班记录。除尘器要定期清理更换,尽量提高空气的清洁度。
3 结束语
通风系统的设计与管理,是改善人防工程环境的重要方面,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就当前我省人防工程的现状而言,笔者认为,首先要有一个好的通风设计,优选无污染的新风源,合理的组织气流,正确的布置系统,准确热湿负荷和阻力计算。其次是正确的安装与调试。其三是科学的运行管理,只有各项措施到位,才能达到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