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层厚度的控制
控制分层厚度的目的是控制压实度。现行施工规范对松铺厚度有明确的规定。但目前现行施工规范正在修订中,修订后的施工规范将根据施工工艺来确定松铺厚度。不管怎样,确定了松铺厚度,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
控制松铺厚度的方法,一般是打方格、拉线。
打方格的方法是,用石灰粉撒出纵横线条将路基表面分割成形状面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每一个长方形中卸一车填料,其体积除以长方形面积刚好等于或略小于要求的松铺厚度。
拉线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层厚的均匀性。
8、不同性质的填料填筑路堤
(1)透水性土和非透水性土不得在同一填筑层中杂乱无章的混填。目的一:提高路堤的均匀性;目的二:防止产生水囊。
(2)如果上面一层是透水性土,下面一层是非透水性土,那么下层土表面应做成双向的大于4%的横坡。目的:排除雨水。
(3)如果上面一层是非透水性土,下面一层是透水性土,那么下层土表面应做成平坡。
9、压实度的控制
新《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新《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即将出台的《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都提高了压实度的标准,施工前必须认真做好工艺试验。
10、路基填筑的均匀性
控制路基的不均匀沉降与路基填筑的不均匀有很大关系,路基填筑的不均匀又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填料粒径及性质的不均匀、填土高度的不均匀、压实度的不均匀等。应避免下列两个常见的问题:
(1)路基缺口路基与便道相交处留有缺口。由于路基填筑一层一层的提高,而便道没有随着提高,就形成缺口。等到路基填筑到顶面后,再来补这个缺口,缺口部位的总体压实度肯定偏低,工后沉降肯定比相邻部位要大。
因此,便道应随着路基填筑的升高而升高。
(2)分段填筑端部台阶不规范路基分段填筑端部的台阶往往不规范。设置台阶的目的,是使路基填筑段与段的衔接部位确保压实度与相邻部位的压实度相一致。
因此,这些台阶不是路基填筑到一定高度后修挖出来,而是每填筑一层,留出一个台阶,台阶宽度2m,台阶端部的虚土应挖除。
11、挖方路段的排水设施
挖方路段的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现象往往更为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路基的排水不过关,路基处于地下水的浸泡中,强度远远不足,造成路面结构的早期破坏。
因此挖方路段的路基排水是至关重要的,关键是设法阻断地下水、排除地下水。设计上往往考虑不周,施工中设法弥补。
12、桥涵及其它构造物处的填筑
(1)填料应采用砂砾类土或透水性土,如采用非透水性土,应掺加石灰或水泥。
如采用砂砾土,建议采用水密法碾压密实。
(2)填土范围台背填土顺路线方向长度,顶部为距翼墙尾端是台高+2m;底部距基础内缘不小于2m.拱桥台背填土长度是台高的3~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