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类考生最迟不应晚于考前3个月参加辅导。因为需要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弥补自己本科教育的不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C类考生最好能相对于B类考生再早些,因为这类考生由于年龄与专业文化素质的原因,学习的效率会比较低。
同时,B类和C类考生最好在考试之前的一个月内再参加一次串讲;临考前的冲刺性辅导是非常必要的。
三、如何选择考前培训班
正确地选择一个考前培训班是至关重要的。选择不慎不仅会使学员损失培训费用,而且更重要的是会延误学员有限的复习时间,进而可能会导致整个备考计划的失败。另一方面,目前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建造师培训班,培训质量亦千差万别,其中不免会充斥一些纯利益驱动型培训班,它们基本上以营利为目的,培训质量较差,亦无能力对学员负责。所以,在选择培训班时切勿草率,要认真考核,权衡后再作决定。对于培训班的选择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一)看师资
选择培训班就是选择授课教师。一位高水平教师的点睛之评会使学员的复习事半功倍,而一般老师的泛泛之谈则会贻误考生的备考时机。
1.尽量选择编委作为授课教师
考试用书的编写人员通晓知识点的考察重点,因为考试大纲科就是由他们编写的!所以,选择编写人员作为授课教师自然会更容易把握考试的方向、思想,甚至是获得将来命题的原则等重要的考试信息。但是,社会上有的培训班自称授课教师是编写人员,但是在上课的时候却来了个“狸猫换太子”,用别的教师顶替。
(1)核对考试书上是否有授课教师的名字,这是很快捷的方法,可以迅速辩别真伪。
(2)网络查询/学员口碑:在网上查询该培训班的情况,电话咨询一些培训班的老学员。
总之,千万别选错了教师。否则就输在起跑线上了。
2.尽量选择经过检验的高水平的授课教师
由于编委毕竟是有限的几个人,不可能满足全国各地培训班的需要。所以,在没有了这个选择以后,我们就要尽量选择经过检验的高水平的教师来授课。这里主要强调两点:
什么是高水平?评价的标准与职称评定的标准是不同的。职称评定的时候要考察该教师有多少文章、著作、课题,而这些对于辅导考生参加考试是毫无意义的。考生需要的是能够帮助他通过考试的教师。所以,对高水平的衡量自然就很有针对性了。一般来讲,可以考察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授课教师是否具有高水平:
(1)了解教师的历史
了解授课教师的历史有助于我们对其正确认识。这主要是看这个教师从事的专业是什么,他们所研究和讲授这门课的经验以及学生的口碑如何等。自2004年至今已经经过了三次一级、两次二级建造师的培训,授课教师的水平经过了五次检验了,所以,通过参加过建造师培训的学员来了解授课教师,将有助于我们对其做出正确的判断。
(2)可以考虑通过试听作出取舍
由于学员一时之间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学员还可以“眼见为实”,考虑通过试听来了解授课教师的实力。不管培训单位宣传得如何,自己来听一听、看一看,才能有效地避免上当。
(二)看教务安排
目前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两种培训班,一种是面授班,一种是网上教学。面授班(集中授课)的时间比较紧凑,同时也比较短,很多时候都不利于安排时间。
建议有网络条件的朋友优先选择后者,只要有时间就可以上网学习,不必担心时间安排等问题,一般来说,这类辅导班还有网上题库、在线答疑等服务,目前的师资、技术、服务都是比较到位的,建议大家可以优先考虑。
四、如何听课
很显然,听课的质量决定了后面复习的难度。听课这个过程可以解析为听、记、问。
(一)听
1.听轮廓
听轮廓就是指在学习之初听教师讲解《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以下简称《法规》)这门课中主要包括哪几部分、每部分在整本书中的地位和价值如何、难度如何、考生对这部分的关注程度如何等框架性的知识。因为学习就像走路一样,考生需要首先知道自己将要走向何方,然后才能谈如何去走的问题。所以学习之初应该首先对考试用书中将要讲述的知识点有一个框架式的认识,从而便于从整体上把握本书的精华,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重点的机械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