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界限含水量:黏性土由一种物理状态向另一种物理状态转变的界限状态所对应的含水量;
7、 液限:土由流动状态转入可塑性状态的界限含水量,是土的塑性上限,称为液性界限,简称液限;
8、 塑限:土由可塑状态转为半固体状态时的界限含水量为塑性下限,称为塑性界限,简称塑限;
9、 塑性指数:土的液限与塑限之差值,即土处于塑性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表征土的塑性大小;
10、 液性指数: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塑限之差值对塑性指数之比值,可用以判别土的软硬程度;
IL<0坚硬、半坚硬状态
0≤IL<0.5硬塑状态
0.5≤IL <1.0软塑状态
IL≥1.0流塑状态
11、渗透系数:
12、内摩擦角与黏(内)聚力:内摩擦角反映了土的摩阻性质。因而内摩擦角与黏聚力是土抗剪强度的两个力学指标。
砂土的内摩擦角甲值取决于砂粒间的摩擦阻力以及联锁作用。一般可以取中砂、粗砂、砾砂的甲=320~400;粉砂、细砂的甲=280一360.孔隙比愈小时,甲愈大。含水饱和的粉砂、细砂很容易失动稳定,有时规定取甲=200左右。
黏性土的抗剪强度,主要是黏聚力c.包括:(1)由于土粒间水膜与相邻土粒之间的分子引力所形成之黏聚力,即“原始黏聚力”。(2)由于土中化合物的胶结作用而形成的黏聚力,即“固化黏聚力”。黏性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变化范围很大,与土的种类、土的天然结构是否被破坏,试样在法向压力下的排水固结,试验方法等因素有关。可以认为黏性土的黏聚力从小于9.81kPa到近似于200kPa以上。
13.冻结深度。工程中常用标准冻结深度z.,即在地表无积雪和草皮覆盖条件下,多年实测最大冻结深度的平均值。
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
1、软土。这些土都具有天然含水量较高、孔隙比大、透水性差、压缩性高、强度低等特点。软土路基的主要破坏形式是沉降过大引起路基开裂损坏。在较大的荷载作用下,地基易发生整体剪切、局部剪切或刺入破坏,造成路面沉陷和路基失稳。
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换填法、挤密法、排水固结法等。
2.湿陷性黄土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孔隙发育。在未受水浸湿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当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附加下沉,强度迅速降低。由于大量节理和裂隙的存在,黄土的抗剪强度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