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师吧 >> 复习指导 >> 复习资料 >> 2011年一级建造师质量持续改进与检查、验证(二)

2011年一级建造师质量持续改进与检查、验证(二)

2009-7-7  作者:  来自于:网络转载

  为确保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必须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

  不合格品是指不能满足要求的产品,它可能发生在采购产品中、施工过程中和项目的最终产品中。

二级建造师免费课件

  项目组织应制定不合格品控制的程序文件,在程序中应规定不合格品控制活动和处置不合品职责权限。一般不合格品控制活动包括判定、标识、记录、评审和处置等。

  项目组织应通过下列一种或几种途径,处置不合格品:

  (1)采取措施,例如返工以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

  (2)经相关授权人员批准,使用时经顾客批准,经过返修或不返修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

  (3)采取措施,例如降级使用、报废、拒收外来产品等。

  经过返工、返修的产品必须经过验证,以证实该产品符合所确定的纠正要求。当产品交付给顾客或已投入使用后发现不合格时,组织应采取处置措施,如修理、调换、赔偿或其他措施等,这些措施应与不合格给顾客造成的影响(包括损失或潜在的影响)相适应。

  三、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是针对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或内审、外审的不合格项或其他监测活动所发现的不合格的产生原因,采取消除该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的措施。通常采取纠正措施的对象或现象有:

  (1)内审、外市中发现的不合格项;

  (2)部门或公司领导层检查项目质量管理后要求采取纠正措施时;

  (3)在日常质量管理中认为有必要采取纠正措施;

  (4)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安全事故之后;

  (5)管理评审后认为应采取的纠正措施。

  四、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是为了消除潜在不合格品或不合格项出现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目的是防止发生不合格品或不合格项。

  项目应针对下列各种情况采取预防措施:

  (1)容易出现质量通病的分部分项工程;

  (2)过去的或在其他项目中已多次出现不合格的其他分部分项工程;

  (3)项目中的质量控制点;

  (4)项目中出现重大事故后在相似的工程部位或在其他项目中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5)各部门的质量活动中出现应采取预防措施的问题。

  预防措施的内容和要求可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活动中提出。

  五、检查、验证

  每项质量活动的开展,都应注意其有效性、质量计划亦不例外。项目经理部对质量计划执行情况所进行的检查。审核、考核评价和验证实施效果,均是质量计划有效性的体现。

2 页  [1] 2
  • 最新问题
  • 热点问题
热点资讯
热门试题排行
热门资料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