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法律风险。是指所在国的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税收制度、劳资关系等与项目有关的敏感性问题上立法是否健全,管理是否完善。TBT方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2 个特许经营权限,即TOT涉及的特许经营和BOT涉及的特许经营,以及特定的税收政策和外汇政策等。
(4)金融经济风险。承包商在TBT项目建设过程中面临金融风险主要包括: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等风险,如通货膨胀会使材料的价格上涨,工人的工资上涨,这样可能会使承包商面临利润降低的危险。
2 TBT 模式中承包商风险防范措施
TBT模式中风险分配原则主要有3 个方面:一是谁最有能力控制某种风险,就将该风险交给谁承担,即“近因控制”的原则。二是承担的风险和要求的报酬相匹配原则。三是合同双方无法控制,原则上转嫁给保险公司。对应于风险的分配原则,承包商对风险主要抱有3 种态度:一是自留风险;二是转移风险;三是分散风险。承包商对风险采取何种态度,取决于具体的风险事件。
2.1 非系统风险的防范措施
(1)决策失误风险防范。对于决策失误方面的风险,承包商可以采取风险自留和风险分散的态度。如对于承包商报价过低的风险,承包商可以将部分工程分包出去,可以起到分散的作用,还可以自留,就是加强成本的控制,以及合同的管理。
(2)缔约和履约的风险防范。和决策失误风险稍微的不同,缔约和履约风险只能由承包商通过以往的经验,事先的预料到,这样才能比较好的减少这方面的风险。
(3)责任风险的防范。主要通过合同转移责任风险对承包商造成的损失。
2.2 系统风险的防范措施
(1)自然及不可抗力风险。对于自然风险,承包商可以采取转移风险的态度。以合同的方式加以防范,如在合同中明确业主方对自然条件的责任,以此把风险大部分地转移给业主方。对其他的不可抗力等主要是购买保险。保险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建筑工程一切险、安装工程一切险、人身保险、保证保险和职业责任保险。
(2)政治风险。对于建设项目的政治风险,承包商应该也是唯一的态度就是转移这方面的风险,因为一旦遇到政治风险,其影响程度是很大的,将决定这一项目的成败,更严重的将影响承包商的存亡。现在国际上转移政治风险的措施还很少,在TBT模式下可供承包商选择的主要有2 种:一是寻求政治风险担保,将风险转移到担保公司;二是取得工程所在地政府的政治保证协议。
(3)法律风险。承包商对于法律风险可以采取风险自留的态度。这样在政策法规发生变化后可以向业主方提出合理的索赔。因为索赔是合同赋予合同各方的一项权利,尤其对于承包商,索赔已成为承包商获得利润的主要手段了。
(4)金融风险。对于此类风险也主要采取转移 自留的态度。承包商与项目业主方共同分担,规定在一定比例之内的利率变化由承包商承担,在超过这一比例后由业主方给予一定的补偿。同样,对于汇率也可以采取这种措施;对于通货膨胀,在超过规定的范围后可以采取索赔的方式,以弥补自己的损失。
3 建立 TBT 模式中承包商风险防范体系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认识到,在TBT项目中承包商风险的防范,主要可以从社会、业主方和承包商3个方面解决。为了使承包商在承建TBT项目时能明确的认识和防范风险,就应该建立承包商的风险防范体系。由于各个承包商本身的情况,以及具体建设项目的不同,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只能是从总体上把握。TBTa项目融资模式简图,如相关图所示, TBTb在运用中与它差别极少。
从相关图1可知TBT模式中包含2 个项目:一个已建项目和另一个拟建项目。承包商面对的是拟建项目,由于TBT模式的这一特殊性,承包商在防范风险的时候应该充分地借助已建的项目,由于投资者将已建项目的特许经营权购入,所以投资者组建的项目公司在拟建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将会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入。承包商应该尽可能地要求项目公司以这部分的现金流入支付工程款,或是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保证金。建立TBT模式中承包商风险防范体系为四维防范体系,即承包商对TBT项目风险的防范应该形成多方位的综合体系:
(1)自身防范。包括自身条件分析、改进自身能力和风险处置。
(2)社会分担。包括工程分包、担保合同和保险合同。
(3)业主(政府或投资人)防范。包括政府担保、付款保证金、政治风险投保,以及投资人合同责任划分和索赔。
(4)合同管理。贯穿于上述三者之中并起到决定的作用。
4 结束语
为了减少TBT模式中承包商的风险,首先应确定所面对的关键风险,然后应确定风险防范的措施,最后应努力积累经验,尽快建立风险防范体系。这样,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才能生存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当然,建立风险防范体系还应该包括各种风险的评价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