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师吧 >> 复习指导 >> 复习资料 >> 2011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深基坑支护及盖挖法施工(二)

2011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深基坑支护及盖挖法施工(二)

2009-7-3  作者:  来自于:网络转载

  支撑结构挡土的应力传递路径是围护墙一围檩(冠梁)一支撑,在地质条件较好的有锚固力的地层中,基坑支撑可采用土锚和拉锚。

  在深基坑的施工支护结构中,常用的支撑系统按其材料可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和钢支撑体系两类,见表1K413011-2.

二级建造师免费课件

  见75页

  (小资料)

  高压喷射桩就是利用工程钻机钻孔至设计处理的深度后,用高压泥浆泵,通过安装在钻杆(喷杆)杆端置于孔底的特殊喷嘴,向周围土体高压喷射固化浆液(一般使用水泥浆液),同时钻杆(喷杆)以一定的速度边旋转边提升,高压射流使一定范围内的土体结构破坏,并强制与固化浆液混合,凝固后便在土体中形成具有一定性能和形状的固结体。

  SMW是Soil Mixing Wall的缩写。SMW工法连续墙于1976年在日本问世,该工法是以多轴型钻掘搅拌机在现场向一定深度进行钻掘,同时在钻头处喷出水泥系强化剂而与地基土反复混合搅拌,在各施工单元之间则采取重叠搭接施工,然后在水泥土混合体未结硬前插入H型钢或钢板作为其应力补强材,至水泥结硬,便形成一道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连续完整的、无接缝的地下墙体。SMW工法最常用的是三轴型钻掘搅拌机,其中钻杆有用用于粘性土及用于砂砾土和基岩之分,此外还研制了其他一些机型,用于城市高架桥下等施工,空间受限制的场合,或海底筑墙,或软弱地基加固。

  三、支撑体系的布置形式

  支撑体系布置设计应考虑以下要求:

  (1)能够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支撑材料和支撑体系布置形式,使其技术经济综合指标得以优化。

  (2)支撑体系受力明确,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3)支撑体系布置能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方便土方开挖和主体结构的快速施工要求。

  四、基坑变形现象

  基坑开挖引起周围地层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坑底的土体隆起和围护墙的位移。

  (一)墙体的变形

  1.墙体水平变形

  当基坑开挖较浅,还未设支撑时,均表现为墙顶位移最大,向基坑方向水平位移,呈三角形分布。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刚性墙体继续表现为向基坑内的三角形水平位移或平行刚体位移,而一般柔性墙如果设支撑,则表现为墙顶位移不变或逐渐向基坑外移动,墙体腹部向基坑内突出。

  2.墙体竖向变位

  特别是对于饱和的极为软弱的地层中的基坑工程,当围护墙底下因清孔不净有沉渣时,围护墙在开挖中会下沉,地面也随之下沉。

  (二)基坑底部的隆起

  在开挖深度不大时,坑底为弹性隆起,其特征为坑底中部隆起最高。当开挖达到一定深度且基坑较宽时,隆起量也逐渐由中部最大转变为两边大中间小的形式,但对于较窄的基坑或长条形基坑,仍是中间大,两边小分布。

  (三)地表沉降

  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在地层软弱而且墙体的人土深度又不大时,墙底处显示较大的水平位移,墙体旁出现较大的地表沉降。墙体人土较深或人土部分处于刚性较大的地层内时,墙体的变位类同于梁体的变位,此时地表沉降的最大值不是在墙旁,而是位于距离墙一定距离的位置上。

3 页  [1] 2 [3]
  • 最新问题
  • 热点问题
热点资讯
热门试题排行
热门资料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