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师吧 >> 复习指导 >> 复习资料 >> 2011年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施工成本控制的依据(二)

2011年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施工成本控制的依据(二)

2009-6-16  作者:  来自于:网络转载

  ⑴偏差的概念

  在施工成本控制中,把施工成本的实际值与计划值的差异叫做施工成本偏差,即:

二级建造师免费课件

  施工成本偏差=已完工程实际施工成本-已完工程计划施工成本(1z202043-1)

  式中已完工程实际施工成本=已完工程量×实际单位成本(1z202043-2)

  已完工程计划施工成本=已完工程量×计划单位成本(1z202043-3)

  结果为正表示施工成本超支,结果为负表示施工成本节约,但是,必须特别指出,进度偏差对施工成本偏差分析的结果有重要影响,如果不加考虑就不能正确反映施工成本偏差的实际情况。如:某一阶段的施工成本超支,可能是由于进度超前导致的,也可能由于物价上涨导致。所以,必须引入进度偏差的概念。

  进度偏差(ⅰ)=已完工程实际时间-已完工程计划时间(1z202043-4)

  为了与施工成本偏差联系起来,进度偏差也可表示为:进度偏差(ⅱ)=拟完工程计划施工成本-已完工程计划施工成本(1z202043-5)

  所谓拟完工程计划施工成本,是指根据进度计划安排在某一确定时间内所应完成的工程内容的计划施工成本,即:拟完工程计划施工成本=拟完工程量(计划工程量)×计划单位成本(1z202043-6)

  进度偏差为正值,表示工期拖延;结果为负值表示工期提前。用公式(1z202043-5)来表示进度偏差,其思路是可以接受的,而表达并不十分严格,在实际应用时,为了便于工期调整,还需将用施工成本差额表示的进度偏差转换为所需要的时间。

  ⑵偏差分析的方法

  偏差分析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有横道图法、表格法和曲线法。

  1)横道图法

  用横道图法进行施工成本偏差分析,是用不同的横道标识已完工程计划施工成本、拟完工程计划施工成本和已完工程实际施工成本,横道的长度与其金额成正比例。见图1z202043-1.

  横道图法具有形象、直观、一目了然等优点,它能够准确表达出施工成本的绝对偏差,而且能一眼感受到偏差的严重性,但这种方法反映的信息量少,一般在项目的较高管理层应用。

  2)表格法

  表格法是进行偏差分析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将项目编号、名称、各施工成本参数以及施工成本偏差数综合归纳入一张表格中,并且直接在表格中进行比较。由于各偏差参数都在表中列出,使得施工成本管理者能够综合地了解并处理这些数据。用表格法进行偏差分析具有如下优点:

  ●灵活、适用性强,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表格,进行增减项;

  ●信息量大。可以反映偏差分析所需的资料,从而有利于施工成本控制人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控制;

  ●表格处理可惜助于计算机,从而节约大量数据处理所需的人力,并大大提高速度。

  3)曲线法

  曲线法是用施工成本累计曲线(s形曲线)来进行施工成本偏差分析的一种方法。见图1z202043-2.其中a表示施工成本实际值曲线,p表示施工成本计划值曲线,两条曲线之间的竖向距离表示施工成本偏差。

  在用曲线法进行施工成本偏差分析时,首先要确定施工成本计划值曲线,施工成本计划值曲线是与确定的进度计划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应考虑实际进度的影响,应当引入三条施工成本参数曲线,用p已完工程实际施工成本曲线c,已完工程计划施工成本曲线心和拟完工程计划施工成本曲线p(见图1z202043-3)。图中曲线a与曲线b的竖向距离表示施工成本偏差,曲线b与曲线p的水平距离表示进度偏差:图1z202043-3反映的偏差为累计偏差。用曲线法进行偏差分析同样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但这种方法很难直接用于定量分析,只能对定量分析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2 页  [1] 2
  • 最新问题
  • 热点问题
热点资讯
热门试题排行
热门资料排行